栽后管理技术
羊肚菌喜湿,生长环境必须保持一定湿度。无论是大棚种植还是与小麦间作,种植后均要随时检查田间的干湿度,做到雨后及时排水,干旱时及时喷水。秋后气温下降时要及时采取加盖地膜、覆盖稻草等增温措施。早春雨水较多,温度合适,菌丝体、子实体生长良好。一般早春季节如几周之内温度在4~16℃之间,则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;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(低于4℃或高出18℃),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。总之,羊肚菌种植技术,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。
羊肚菌高产的栽培技术之室内脱袋栽培
菇房要进行完全消毒,消毒后便可进行栽培,栽培方法和其它菌种大同小异。首先要在菌床上铺一层塑料薄膜,然后再铺3cm厚的腐殖土,拍平以后将菌棒脱去塑料袋依次放在菌床上。比例一般是1平方可以排17*33cm的菌袋40个。排放完后对菌棒进行喷水,便可覆土,覆土后表面要盖上2cm厚的竹叶或其它树叶,不要让土壤干旱,保持一定的湿度。
30天左右便可长出实体,南方的出菇时间是3.10到4.20之间***好,羊肚菌出土后一周左右可以生长成熟,一般的颜色有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便可进行采收。
公司采取“公司+基地+贫困户”的运作模式,基地所在地的贫困群众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增收:一、在公司务工增收;二、承包公司的大棚进行食用菌生产实现增收,抚顺羊肚菌种植,公司负责技术指导、产品由公司回收后统一销售;三、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增收。羊肚菌高产的栽培技术之加工
羊肚菌的加工主要是晒干或烘干,进行烘干时切记要保持羊肚菌的完整,不要弄破菌帽。烘干后分等级放在塑料袋内以防潮湿,羊肚菌栽培技术,影响羊肚菌的价值。
公司采取“公司+基地+贫困户”的运作模式,基地所在地的贫困群众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增收:一、在公司务工增收;二、承包公司的大棚进行食用菌生产实现增收,公司负责技术指导、产品由公司回收后统一销售;三、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增收。